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2024—2035年)批后公布
发布日期:2025-09-04 19:18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2024—2035年)》已于2025年8月7日获金华市人民政府(金政函〔2025〕61号)批准,现予以公布。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金华市行政辖区。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4年至2035年。
三、规划目标
规划紧扣“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目标,以“面向‘一带一路’倡议的华东第一陆港、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枢纽经济区”为总体定位。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陆港枢纽架构
1.陆港枢纽架构体系
规划提出“一轴两核四组团多节点”的陆港枢纽架构体系,一轴:依托金义黄金主轴、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形成“双Y”主轴,围绕主轴引导高铁、轨道、公路、航空、城市交通及多式联运枢纽集中布局,集聚市内资源要素,促进与宁波、温州等周边城市高效联通。两核:即华东国际联运港和义乌国际枢纽港统筹周边开放平台要素形成两大发展核心,打造“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双型国家物流枢纽。四组团:即东阳、金兰、永武、金义空铁四大组团。聚焦打造专业型、特色型物流分拨基地,为两核提供集结分拨服务。多节点:即浦江公铁联运枢纽、磐安现代物流中心及其他各物流园等多个物流节点。
2.陆港对外通道体系
规划立足服务“双循环”稳固供应链,提出搭建铁海空公一体的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
(1)“9+6”陆海联运通道:围绕四向拓展、陆海统筹,常态化构建9条国际班列、6条铁海联运通道。重点运行5条全程铁路线路优化“义新欧”大通道,加强与中亚-西亚、欧盟地区物贸合作。
(2)“空中丝路”通道:构建联通内外的“一圈六廊”。以高铁+航空、卡车航班等形式连通区域国际航空枢纽形成环长三角经济圈;拓展国内重点城市航线网络,以空空中转等组织模式连接六大经济走廊,增强空中网络辐射力。
(3)内河联运通道:构建“2+2”内河黄金水运通道。提升南北向内河航运通道,强化两端供需互动。谋划河海联运,对接上海港、嘉兴港、宁波-舟山港等,强化水陆联动。
(4)卡航运输通道:构建“TIR+GMS”跨境公路运输网络。
(二)枢纽经济规划
构建以供应链服务为支撑、以枢纽贸易为驱动、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传统制造四大临港制造业为主导,以未来产业为延伸的“1+1+4+X”枢纽经济体系。
(三)交通集疏运体系
规划形成“对外集疏运大通道+市域集疏运干线网+港区集疏运连接线”的高效辐射、便捷衔接的集疏运体系。
(1)对外集疏运大通道:规划立足打造国际陆港枢纽新视角,按照“便捷衔接省内地市、复合连通周边都市圈及主要港口、全面融入长三角、高效辐射中西部地区”为目标,构建以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为中心、“米”字形八方向对外集疏运大通道。
(2)市域集疏运干线网:按照集疏运干线“合理绕越城区、促进客货分离,高效覆盖产业平台,实现公铁水空枢纽便捷互联”功能要求,构建服务陆港集疏运“一轴两环九联”快速货运通道,按照“高速+快速”复合通道标准,形成完善的市域集疏运干线网。
(3)港区集疏运连接线:优化布局港区集疏运连接线,强化港区与周边高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加强铁路连接线建设,畅通进港“最后一公里”。
(四)陆港枢纽平台发展指引
规划对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国际枢纽港,永武组团、东阳组团、金兰组团、金义空铁组团等陆港枢纽平台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货量目标、设施配套、交通集疏运、用地需求及保障对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