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大力创建湿地公园 守护浙中地球之肾

发布日期:2025-02-05 19:0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浙江之心,水墨金华;金华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美誉,金华的风土人情与水息息相关;尤其五水共治工作,让金华再次名扬全国。但是,金华的湿地资源却很稀缺,面积仅有3.2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88%,位列全省地市第九位。

金华拥有人工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等4种类型湿地,其中人工湿地面积最大,占比达到63.75%;其次是河流湿地,占比35.63%,人工、河流湿地占比合计达到99.38%;从县域来说,兰溪市湿地资源最为丰富,面积为1.15万公顷,占比达到35.94%;其次是婺城区,占比14.69%。

近年来,金华市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强化考察调研、编制保护规划、完善绩效考核、促进立法保护、强化生态补偿等举措,湿地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8处湿地成功纳入省重要湿地名录,92%以上的湿地资源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成功创建1个国家湿地公园,11个省级湿地公园,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数量位列全省首位,并率先全省实现省级湿地公园县域全覆盖,以仅占全省2.88%的湿地资源创建了占全省17.91%的湿地公园,创建工作走在了前列。

一、城市湿地,为湿地保护注入金华气质

单从字面上理解,“湖海塘”三个字注定离不开水。湖海塘公园位于金华市区南部,总面积381公顷,其中各类水体面积186公顷,是金华市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有金华“小西湖”的美誉,是目前金华人气最高的公园。

公园内湖、池、溪、岛不同景观相互交错,互相融合,丰富的植被形成了有机和谐的生态环境;每到迁徙的季节,总有候鸟飞来歇脚、栖息,形成一股不小的候鸟热,去年冬天,小天鹅、斑嘴鸭、鸳鸯、翘鼻麻鸭、白眼潜鸭、北红尾鸲(qú)、灰头鹀(wú)等鸟类屡见不鲜。

湖海塘公园是金华城市湿地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公园还有梅园、峙垅湖公园等。

二、特色湿地,为湿地保护贴上地域标签

暮春初夏山花烂漫,姹紫嫣红,深秋时节山野一片金黄,这是金华市磐安县,人称“醉美七仙湖”的“七仙湖”湿地公园,也是“全省十大最具特色湿地”之一。

之所以称之为“七仙湖”,是因为公园内由留兰湖、秋罗湖、连蕊湖、玉荷湖、香果湖、紫堇湖、醉蝶湖七个形态各异的的高山湖泊组成了串珠状湖群,像天女撒下的一颗颗珍珠,为国内罕见,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串珠状湖群之一,也是整个湿地公园最富有特色的风景资源。

“七仙湖”湖群周围集水面积很小,生态植被很好,湖水绝大部分是天然泉水补给,水质清洌甘甜,富含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湖群东西两侧山麓,拥有江南地区少见的连片高山草甸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江南桤木、曲轴黑三棱等24个湿地植被群系,有莼菜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华顶杜鹃等珍稀濒危植物,有华东地区最大面积的野生金缕梅群落。

为了保护“七仙湖”等特色湿地,金华以“五水共治”工作为平台,在省对市考核的基础上,主动将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湿地公园创建纳入市对县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并且采用赋分制方式考核,以实绩论英雄。为促进各地进一步重视湿地保护工作,考核办法中新增一项加分内容,即成功创建省级或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可获得单独加分,以此鼓励县(市、区)多创多建,强化保护。

三、科学利用,为湿地保护提升环境效益

结合金华实际,在做好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聘请国内权威团队科学编制规划,并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湿地保护规划评审和公布。强化资源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湿地的深度净化功能,大力推进“一厂一湿地”“一库一湿地”“一村一湿地”建设。累计投入10亿多元,建设修复人工湿地1万多亩,其中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下游和饮用水源上游配套建设人工湿地20余处,建设湿地面积5000多亩;在1500多个农村建成生活污水尾水净化湿地5500余亩,日处理污水超过30万吨,有效提升流域水质,美化了生态环境。

四、地方立法,为湿地保护筑起法律屏障

保护湿地,立法先行。金华市自然湿地有三类,分别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面积分别为11422.61公顷、38.79公顷和51.12公顷。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遏制自然湿地减少势头,金华以政协提案的形式,将湿地保护纳入金华首部地方法规《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之中。法规最终明确湿地列为保护对象,而且要求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加强湿地监测评估和管理。将湿地保护纳入“美丽金华”等政府中心工作考核,重点突出湿地原生态保护,鼓励县(市、区)加强精品湿地公园和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让湿地景色更美,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

五、生态补偿,为湿地保护搭起绿色银行

金华市库塘湿地面积有11325.9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5.43%。为有效保护库塘湿地生态环境和水质,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金华市对库塘湿地率先制定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将库区和上游流域纳入保护范围,对区域内在册人口、居家养老中心、生态公益林和卫生保洁、生态修复工作实施生态补偿。例如,对市区饮用水源湿地在册人口给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每人每年900元;60周岁以上老人给予养老保险补助,每人每年492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老人,每人每月补助135元;省级生态公益林在省市县三级补助基础上,另行再增加每亩10元。对库塘湿地内的乡镇和村庄卫生保洁工作,按照集雨面积和人口分别给予每亩3.5元,每人109元补助,强化水源生态保护。严控工农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拆除或搬迁污染企业;鼓励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和森林抚育,强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积极建设隔离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加强对破坏、侵占、污染湿地行为的打击。

为了强化对库塘湿地的日常监管,杜绝侵占、破坏、污染等危害湿地安全行为发生,金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市区饮用水源建立以乡镇为主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便于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东阳市成立由水利和公安部门联合组成的水上执法中队,在视频监控系统的帮助下,有效打击破坏水体和侵占湿地资源行为。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后,湿地生态和水质明显好转,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连续多年来保持II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0%,有力推进湿地实现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