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东75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07-19 21:44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金自然资规办建〔2023〕26号

包江浩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在金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市级统筹,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包代表建议要围绕金华都市圈建设和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加强市级统筹。建议很好地体现了代表对我市规划工作的高度关注,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深刻认识和真知酌见,对此我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和高度赞赏。建议收悉以来,我局十分重视建议办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重点对建议意见进行研究吸收,同时也协同了相关部门,各县(市)资规部门,认真讨论分析,寻求解决办法,优化完善规划方案。2019年以来,全市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为契机,一体推进“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金华市域层面强调八婺一体,市县联动,围绕共同目标愿景,制定空间、产业、文化、治理四方面共同纲领。

一、共同目标愿景

金华战略定位方面,《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金华定位为:“长三角南翼重要增长极,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金华全市乃至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等重要指示;二是落实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三是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定位,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加强统筹力度,围绕共同目标愿景,分解生产性服务、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等核心功能,各县市职能分工和定位科学明晰,统筹推进八婺同向大局。

区域开放协同方面,重点关注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北向融入大湾区发展,加快义甬舟大通道建设,推动与宁波、杭州都市圈融合发展,全面接受上海全球城市外溢。东南向打通温台沿海新通道,巩固提升金华内陆开放枢纽地位。西向辐射服务四省九方,共建国际旅游魅力圈和金衢丽产业带,建设浙中西部文教医疗中心。

二、共绘空间蓝图

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金华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规划提出统筹构建“一轴聚合、两带联动、组团崛起、全域和美”市域国土空间格局。一轴指金义主轴,两带指金兰永武发展带和义东浦磐发展带,多个城镇功能组团围绕都市绿心、大金华山在市域内形成“D”字型框架,全域打造高品质浙中大花园。

进一步加强规划融合,在开展各县市总规的基础上,区域性专项规划从提升都市区整体协同一体化发展上做文章。一是“主轴”聚合,促进土地资源、人口、高端服务功能向主轴集聚,提升金义主轴聚合能力,促进相向融合发展。二是“两带”推动,推动金兰永武发展带协同发展,重点做好产业协同布局,文旅协同和依托市区高能级设施共享公共服务;推动义东浦磐发展带协同发展,重点做好贸易、制造、影视文化等产业协同布局,保障水资源供给,公共服务同城共享。三是“毗邻”一体化,关注全市十大重点毗邻区,针对六片同城化毗邻区,重点做到功能定位、生产生活布局、交通设施网络、流域生态保护、文化旅游布局、邻避设施布局等“六个统筹”;针对四片生态人文毗邻区,重点做到共同保护环境、共同布局文旅农旅产业、共同保障安全韧性等“三个共同”。下步通过编制毗邻区相关规划,协同相邻县市规划管理。

建议中提到的“绿心”规划建设,规划重点打造“生态绿心魅力区”,明确了规划协同管控内容。近期,我局正谋划开展《金华市域文旅康养专题研究》,旨在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梳理市域山水人文资源,总结提炼核心价值、特色优势和短板不足。整体策划,提炼文旅康养核心主题,点线面结合,错位发展,优化全域文旅项目空间布局,合力构筑全域文旅康养格局。

三、共筑产业体系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产业链协同方面,重点规划十大产业平台,承载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全市工业用地总规模目标,新增指标向大平台集中。创新链协同方面,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升级和创新产业再造。空间上围绕浙中科创大走廊一廊六城,营造高品质环境,同时确保科教和产研用地规模。供应链协同方面,对标一流,全域联动建设自贸区。规划两港、三片、多平台组成的国际陆港体系,服务工业流通和消费升级。

另外,积极谋划构建新文旅、新农业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顺应后工业化发展趋势,链接沪杭黄、杭温黄金旅游带,建设长三角文旅康养后花园,充分挖掘山、江、城、人、文等特色资源,构建全域、一站式文旅休闲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快发展绿色现代农业,优化“两带、三片”农业空间布局,开展千亩方、万亩方建设,下大力气保护耕地。注重乡村风貌和服务提升,建设15片最美田园村区,打造最具魅力的都市田园。

四、共塑文化认同

金华地区从古代到近现代留存下众多文化精粹,并且八婺各县市特质鲜明,需在共有文化认同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不断挖掘和保护资源,完善具有金华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重点推动上山文化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二是共同打造大金华山,包括市区、义乌、兰溪、浦江四地,挖掘金华山儒释道文化精髓,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通过共修古道、共建旅游公路,旅游服务一体化等共同打造。

三是共同串联山水诗画之路。以江为脉,串联9片沿江文化魅力板块。对接全省唐诗之路,建设500公里文化之路。

五、共推空间治理

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我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具有重要意义。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启动以来,在上级领导下,各地资规部门和规划编制团队做了大量工作,整体谋划金华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自上而下,上下联动,一体编制“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将有效解决各地基础设施对接等问题,在2022年9月划定“三区三线”过程中,为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保障力度,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以上重大项目,保障永农调出指标,目前全市已争取到93个交通项目纳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

同时,积极探索构建了规划体系“四梁八柱”,从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到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四大维度”不断完善优化,强化了规划从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考核、完善等完整闭环的规划实施管理,促进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

再次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盛  毅 联系电话:82069023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