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湿地日”宣传一:认识湿地
发布日期:2023-02-03 10:30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世界湿地日
一、湿地定义
根据《湿地法》规定,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根据湿地定义,湿地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湿地:例如沼泽、湖泊、河流、滩涂;二是人工湿地:水库、池塘、人造湿地等。
二、“世界湿地日”由来
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的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10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以此来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2023年已经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了,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修复,旨在强调开展湿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保护湿地,尽快让湿地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
三、湿地生态功能
湿地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基石,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生态功能:
一是淡水之源。江河、湖泊、沼泽等湿地蓄积了大量淡水资源,是居民饮用水、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来源。据统计,我国的湿地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例如包含沙畈、金兰、九峰、安地等4个水库所在的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金华市区150多万群众的“大水缸”。
二是地球之肾。湿地是大自然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水质、降解污染方面具有人工难以比拟的净化作用。据测算,去除污水中的1KG氮,人工湿地所需的基础建设费用仅为污水处理厂的50%,运行管理费仅为15%;因此,金华市大力推进“一厂一湿地”建设,即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下游配套建设污水尾水深度净化处理人工湿地,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N、P含量。
三是物种基因库。据研究表明,仅占地球6%的湿地环境中,生活和栖息着世界上20%的生物物种,其丰富程度仅次于森林。浙江省的湿地为32.5%的高等植物,79.8%的脊椎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四是灾害缓冲器。湿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和蓄水库,在旺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削峰减洪;在枯水期排出水,回补江河。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为 269.13 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 32%;鄱阳湖对五河来水的调蓄水量为 357.36 亿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47.4%。
五是高效“固碳器”。全球湿地储存了陆地生物圈35%的碳素,单位面积湿地的固碳作用是森林的9倍,可以有效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