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森林覆盖率61.86%,林地面积1044万亩,是浙江中部重点林区和林业大市。近年来,金华在全省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目前已全面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责任体系,实现山绿林彩、林农共富。
金华将林长制改革作为年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2021年9月,金华印发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11月中旬,各县(市、区)均印发林长制文件,四级林长制体系全面建立;12月底,金华召开第一次市级总林长会议,市领导带头巡林护林。2022年1月30日,金华发布地市级总林长令,部署年度目标任务。
目前,金华已印发林长会议等6项林长制配套制度,全面构建起“林长+警长+网格护林员+森林防火员”工作体系,设立林长7255名、警长930名,落实网格护林员1305名,组建森林防灭火队伍170支5029人。
在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中,金华积极探索,创新“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体系,2021年全市侦破涉林案件数、采取强制数、移送起诉数等居全省第一。创新“林长+两员”机制,建立健全县域统一的专职护林员队伍。创新“林长+林农创富”机制,聚焦“一亩山万元钱”,实施“碳汇创富”工程,创建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
借力林长制改革,金华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群、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全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等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
国家森林城市群试点初具雏形。创成国家森林城市4个,建成金华山、方岩山和大盘山等3座浙江名山公园,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地、生态旅游首选地。投资1800亿元、实施项目1043个,建成金华江两岸彩色林带335公里、廊道绿道闭合圈363公里。2016年以来,全市年均造林3万亩以上,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功能健全的森林生态网络。
国家级林业展会享誉国内外。连续多年举办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中国花卉苗木博览会、中国木雕竹编博览会。连续举办14届义乌森博会,近5年累计实现成交额超200亿元。建成中国茶花博物馆、金华国际山茶物种园和中国茶花文化园。建成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精品园)43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4家。2021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10%。
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试点突破。2021年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落地金华永康,规划到2025年,引进研发机构10家,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50人,制订省级以上标准15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全市建成省级以上林木种质资源库8处、国家林木良种基地3个,东方红林场被列入全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金华紧扣林长抓改革、聚焦山林抓提升、着眼基层抓落实,建立健全源头护林、财政激励、综合考评三项机制,实现长效治理。
依托“四级林长(警长)+网格护林员(森林防灭火队员)”工作体系,金华整合林业队伍力量,强化林业工作站能力建设,数字赋能林长制、自然保护地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松材线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构建现代林业管护体系。
通过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财政扶持机制,金华加大对林业重大工程、林业基础设施、基层管护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实施“引水灭火”和“林火智治”重点工程,全面夯实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区地质灾害防治等应急保障能力,健全基层末端发力、群防群治、终端见效的长效机制。
金华将林长制履职情况纳入各级绩效考评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差异化、动态化、科学化的林长制考评体系,同时加强与组织、审计等部门沟通衔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