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党建阵地专栏 >> 学习园地

践行“两山”理念 推动金义都市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5-28 16:21 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 浏览次数: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金华地处浙江之心,素有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的地貌特征。近年来,金华市自然资源系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聚焦谋划、保护、保障、服务“四篇文章”,通过切实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逐步构建高品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打造自然资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机制提升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水平,资源保障呈现“裂变”城乡面貌实现“蝶变”百姓生活发生“质变”,奏响了新时代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一、抓谋划、成体系,始终坚持“两山”理念战略引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来,金华市在以生态文明建设转型的背景下,规划体系建设也从原先的多部门的各自规划,转变为全要素、全空间、全过程的综合的全域规划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为金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规划保障。

一是在土地利用规划底线管控中,引入生态保护红线。强调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县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点等划入禁止开发区;省级以上风景名胜核心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纳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水源保护区的核心区、主要河湖的蓄滞洪区、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二是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措施中,实施用途管制制度。“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坚持以节约自然资源、合理空间格局、优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原则,全面提升区域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科学划定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生态林区等用途区,通过保护“绿山青山”,全面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中,以生态性的规划引领都市区建设。浙中城市群构建生态空间格局。《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年)》于20081月开始编制,2011年6月13日获省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范围为金华行政管辖的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0941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两带、三片、放射廊道”的生态空间格局,强化其空间、产业、设施等方面与金华市域的统筹协调,致力于将浙中城市群打造成我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生态屏障,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浙江中部宜居宜游城市群、优质生活圈浙中生态廊道让水更清景更美。为更好的贯彻落实“两山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都市区带动战略和积极推进空间发展格局创新,该市于2017年组织编制了《浙中生态廊道概念规划》。该规划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廊道体要求,为以生态为基、江河为脉、产业为本、文化为魂,打造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于一体的网络状生态经济带”。三年以来共安排浙中生态廊道项目1155个,完成投资超过1400亿元,目前已有406个项目完工,为绿水青山的生态廊道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复合型廊道提供了条件。

四是在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实践中,率先启动《金义都市区规划》编制。为加快都市区协同发展,提升金义核心能级,着力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形成都市区“一盘棋发展规划体系2018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四大都市区规划编制——《金义都市区规划》《金义一体化规划》。《金义都市区规划》,以期在国家全面开放、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棋局”与新“两步走”的时代坐标中,找准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推动金义都市区经济社会空间优化提升,在区域系统发展中展现新作为、新举措,在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表率,真正实现从现有的县域经济向现代化都市区经济转变。《金义一体化规划》,以金华市区和义乌市为核心、金义都市新区为战略中心,通过聚合发展形成金义主轴和发展主核,助推第四打都市区和浙中西地区全面实现现代化。目前,两个规划已完成专家评审,正在抓紧完成报批,使金华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将更加蓬勃有力。

五是谋划“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两山’转化试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规合”改革背景下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是首个全域性全要素规划,是未来15年至30年的发展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发挥好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引领作用,兼顾保护与发展,兼顾各类空间要素系统协同金华市国土空间规划将以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规划编制、规划审批、实施监管三大环节,遵照“目标取向”“问题导向”和技术方向,紧密围绕重点区块、重大平台、重大工程等重大项目,优化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

加快推进市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推动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践行“两山”理念思想认识再深化,狠抓落实再出发,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挖存量、促修复,始终坚持加快“两山”转化。

近年来,金华市资规部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持续开展“生态修护,资源保障、执法监察”等专项行动,打出“两山”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市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一是立足提升治理效能,构建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体系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秉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切实履行好“两统一”职责。绿色矿山建设有序推进。通过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五化”标准,倒逼矿山企业从“只采不治”“先采后治”向“边采边治”“环境优先”的绿色矿山开发利用模式转变,矿容矿貌得到有效改善。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30家绿色矿山建设,所有在采露天矿山均已完成建设,并通过第三方评估,符合入库条件的矿山已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库。出台新一轮库塘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出台新一轮市区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9-2021年,金华市政府每年将投入1.2亿元,用于库塘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耕地保护高标准推进。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该市从2008年起,严格按照“百万”造地保障工程、812土地整治工程、“611”耕地保护工程、“152”耕地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等要求,进一步加大垦造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在实现耕地数量平衡的基础上,耕地质量和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保障了我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深入开展。2014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区域性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并取得了诸多创新性的成果和显著的经济效应。现全市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建档工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土壤中各化学元素含量,为土壤环境的保护、治理及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二是立足助力高质发展,构建资源要素精准保障体系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大平台、培育大产业、加快大发展的部署要求,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重点服务省市重大战略实施,引导资源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优化资源保障方式。实行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构建市、县两级联动服务保障服务机制,对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平台、重大招商项目实施跟踪保障。用地指标精准供给。2005年开始,共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5万亩,有力保障重点区块、重点项目实施。同时,紧扣优结构、稳市场,加强成熟地块供应管理,科学控制土地出让节奏,全市供应经营性用地出让有序推进自然资源集约利用。强化存量挖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2005年开始,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5.56万亩、盘活存量用地9.2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6.1万亩。兰溪市、义乌市、浦江县评为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三是立足和美金华建设,构建生态系统保护监察体系

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强化源头管控,加快构建全域美丽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助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和美金华。全市初始卫片违法用地面积明显减少,大棚房清理、违建别墅整治彰显成效。安全生产防线坚决守住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灾害)应急处置机制,以最高标准、最实举措、最大担当、最优作风,切实筑牢了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食用林产品、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等领域的安全生产防线,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抓保护、促精准,始终坚持雕琢浙中最美“绿心”

15年来,金华市自然资源(林业)部门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抒写扩面提质抓增绿、严守红线抓守绿、聚焦产业抓富绿篇文章,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华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2015年以来,我市已连续5年在省对市林业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

一是生态建设实现“高颜值”

15年来,金华市累计造林更新80万亩,森林抚育222万亩。相比2005年,我市森林资源实现了三增: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达到61.34%(国标),居全省第3位;森林蓄积增加2000多万立方米,达到3912立方米,年均增幅约6%;阔叶林和混交林面积、乔木林每公顷蓄积均稳步提升。全域推进森林城市群建设金义都市区国家森林城市群试点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4个,所有县(市)已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并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复函全覆盖,建成省级森林城镇91个、森林村庄154个,今年我市还计划打造全市十大名山公园加速推进国土绿化美化6年累计投入资金59.8亿元,新增平原林木面积24.8万亩,平原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1%;已建成示范村85个、推进村1074个。去冬今春,我市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今年春季造林超额完成,季度进度居全省第,实现国土绿化开门红大力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彩色林带建设2017年以来,打造金华江两岸彩色林带200公里,彩色森林4万亩,创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7。同时,大力培育珍贵彩色森林,4年种植珍贵树1090万株,建设珍贵彩色森林77.6万亩

生态保护实现“高要求”

严守生态红线,打好森林灾害防控、铁腕执法组合拳,着力提升守青山、护绿水的管护水平。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15年来,我市累计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1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1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5处,省级地质公园1处,现有国家、省重要湿地7处,其中湿地公园数量居全省首位。完善生态公益林落界建设。3次扩面,扩增省级公益林面积186.2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达到487.8万亩,占林地的46.5%,补偿标准从8/亩提高到31/亩,其中大江大河源头县、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金华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为40/亩,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补偿资金超10亿元。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建立全省最健全的市、县两级专职管理队伍,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管理体系同时,持之以恒抓好森林火灾、松材线虫病等森林灾害防控工作近年来我市森林火灾发生率均处历史位;全市森林公安机关依法从严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三是生态产业实现“高质量”

2019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810.6亿元,居全省第3位,十二五期末的511.6亿元增长1.58倍,连续5同比增长10%以上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培育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5个、精品园28个,林业企业1000余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1家)同时,连续举办12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和17届中国(金华)花卉苗木交易会等知名展会。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培育森林特色小镇9个、森林人家46个,打造79个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修复66条森林古道(总长300余公里),建成38个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7全国生态文化村(基地)2019我市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4521.7万人次,产值88.4亿元。林改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已建农民林业合作社309家、入社农户15300多人,面积22万多亩;培育家庭林场220个(其中浙江省示范性家庭林场31家),经营林地3万多亩;发放林地经营权流转证31本,涉及林地1330余亩;推广多种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努力破解林权抵押贷款难题

四、生态扶贫实现“高精准”。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劳务分配精准到人到户、生态补偿精准到人到户和科技服务精准到人到户等项精准”行动,大力开展生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创造就业“消灭一批”创造就业助力扶贫依托现有487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40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创造了2000余个管理和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贫困人员参与森林管护、防火和接待服务等,着力增加劳务性收入。生态补偿助力扶贫护好金华市区百万市民的“大水缸”破解金华市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和“发展”难题金华市政2010年出台了生态补偿政策,扶持人工造林、林下经济和光伏扶贫等生态产业项目491个,生态移民3000余人,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以及居家养老补助,稳步走出了一条水源保护与精准扶贫的共赢之路智力帮扶助力扶贫聘任林业首席专家128名、乡镇林技员603名,培育省级乡土专家”14名,着力打通林技推广最后一公里2015年来,我市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林业创新模式41.5万亩,为200多户山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林业科技支撑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