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金华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东62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0-08-17 16:19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楼媛媛等代表:
首先感谢您们对村庄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们在金华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继续实施农房集聚安置政策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要求,大力推动各县(市、区)加强村庄规划和农民建房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取得长足进展。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比、与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比,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古村落保护与农民建房需求、村庄整体风貌体现乡愁记忆、建房用地要素保障等方面问题还需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我们认为,您们的 “关于继续实施农房集聚安置政策的建议”非常及时,为我们下步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及农民建房管理,提供了很好思路和有益思考,我们将认真吸取,充分吸收,会同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ul list-paddingleft-2">
推进危房治理,做好农房安置工作
近年来,根据省、市“除隐患、保安全、促转型”治危拆违攻坚行动部署和农村危房治理专项行动安排,我市开展了两轮农村危房治理改造工作,对农村危房治理进行全面部署,督促各县(市、区)出台农村危房治理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危旧房的治理的进度。2016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危房4.1万余户,总量位居全省前列。通过拆除D级危房,修缮或拆除C级危房,尽大可能的利用村内建设用地。
为解决拆后的安置问题,各地政府积极出台相应的政策予以保障,比如东阳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房集聚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东阳市农房集聚分期分批安置实施方案》等文件。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城乡规划需要,分类采取宅基地安置、宅基地安置与集聚托底安置相结合、以及城中村公寓式安置模式。2017年以来,东阳市共拆除危房、旧房4.87万余户,占地面积330余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近万亩。以危房治理改造为抓手,结合老旧房屋拆除,以集约节约用地为原则,推进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目前,东阳城区、横店、巍山等集聚区正在有序推进中;金华市区多湖中央商务区城中村改造四期C、D地块近3200套,金华开发区“未来社区”近2280套项目等正在实施推进当中。
二、坚持规划引领,保护传统村落
坚持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引导,根据“按需编制”的总体
要求,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合理安排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优化各类用地布局,使宅基地布局依据村庄规划有序进行,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根据《金华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金华市传统村落名录申报认定办法》,金华市人民政府先后批准传统村落162个,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规划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现状调查。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求设计单位要深入实地调研,掌握基础资料,深挖村庄文化,做到因地制宜。特别是空心化严重的古村落,积极面对老房年久失修,居住环境较差,新房修建需求旺盛等问题,因此调研时要充分掌握村内人口数量、房屋权属、危旧房分布等基础数据,上门走访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做到“开门”规划,对有价值保留的传统建筑不计入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整理村史资料,讲活村庄故事。
二是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一个优秀的村庄规划是村庄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前置条件。根据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编制要求,积极指引各乡镇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融合村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等多个规划,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底盘,整合产业旅游、村庄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等核心要素,通过多规融合分析,划定建设、生态、农业等村域功能空间,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型、落地型村庄规划。
三是因地制宜,强化保护传统村落。根据《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将村庄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四种类型。不同的村庄类型按照各自的发展定位编制村庄规划。针对特色保护类中的传统村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规划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保留有文化价值的建筑,把控村庄的整体风貌,同时能引导村庄向好的方向稳步发展,让村庄变得宜居宜业。
三、强化要素保障,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
按照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针对当前存在的计划指标需求不平衡、指标使用要求不够明确、指标有挪用等问题,实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每年要以县域为单位,提出需要保障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需求,原则上不低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专项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年底实报实销。当年保障不足的,下一年度优先保障。下一步,市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市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建设用地指标统筹,在县、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中,要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预留空间。已有村庄规划的,要严格落实。没有村庄规划的,要统筹考虑宅基地规模和布局,与未来规划做好衔接。
四、加强建设管控,塑造现代化的和美乡村
尊重原有村庄格局和肌理,继承和发扬村庄的发展历史,体现乡愁和记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村庄风貌的把控。
一是推进农房设计落地试点工作。美丽村居、美丽庭院建设是塑造和美乡村风貌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市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和各县(市、区)政府,委托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以“浙派民居” “婺州民居”为主题,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习俗等条件,按照地形、面积、区位等要素,编制了农房设计通用图集。从2015年开展农房设计落地试点的建设至今,通过对通用图集多次修编和广泛宣传推广使用,为农民新建农房、村庄景观节点打造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参考依据。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与相关部门、县级政府协作,深化推进通用图集的编制和应用,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抓手,打造彰显特色、传承文脉、风貌协调、富有韵味的和美乡村。
二是推进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我市的东阳市和浦江县为省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按照省、市、县实施方案,率先完成2个示范农房项目建设,在建房审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方面积极探索,如浦江县从建章立制做好“三个一”体系,因地制宜做足“三个二”文章,统筹推进做实“三个阶段”建设,风貌设计实行“四个区域”管控等四个方面抓好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下一步将由点及面,在全市范围内做好农村住房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
三是进一步强化环境整治。推进“三拆三化”(三拆:拆违、拆危、拆旧,三化:绿化、洁化、美化)项目的实施,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清四整五提升”行动(三清:清理废弃杂物、河沟池塘、农业生产废弃物;四整:整治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接乱拉、乱养乱跑;五提升: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污水运维水平、厕所管理水平、庭院美化水平、基础设施管护水平),进一步改善村庄脏乱差的环境,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五、推进深化改革,推动农民建房工作落位
农民建房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农民建房“一件事”作为推进便民利企和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的重要一项内容,是省市确定的2020年重大改革项目,已列入今年全面深化改革重点考核内容。金华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比拼活动,各地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建设等相关部门充分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三定”职能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履职,主动作为,在数据共享、村庄规划、用地指标、农转用报批、建房审批、违法处置等方面有机衔接、紧密协作,推动农民建房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局成立了农民建房等4个“一件事”工作专班,对“一件事”推进过程中碰到的难点、堵点进行集中攻坚,重点在事项梳理、业务协同、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方面想办法、解难题,最大限度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我局会同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开发完成了农民建房“一件事”联办联审系统并投入使用,进一步统一了农民建房的资格条件、申请材料和具体流程,并与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对接联通,推进农民建房“一件事”网上办、掌上办。为更好地顺应社会治理和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要求,我局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了系统应用的推广培训,今后农民建房申请事项均可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实现一站式受理,全过程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要求,以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深入做好村庄全域规划,妥善处理做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关系,深入推进农民建房“一件事”改革,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和美乡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您们对村庄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周颖 联系电话:82468115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