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

发布日期:2020-12-18 11:47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现行金华城市总体规划自2002年批准实施以来,对促进金华城市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在城市框架和结构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2006年,我市对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规划于2011年7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

金华概况

金华地处浙江省中部。《金华府志》云:“金星与婺女争华”,故曰金华。金华是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

金华现辖婺城、金东2区,兰溪、东阳、义乌、永康4市和浦江、武义、磐安3县,总面积109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6.16万。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68平方公里。2010年市区城市人口71.06万人,建成区面积71.98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信息枢纽。

城市规模:人口:2020年市区人口预测为165—185万人,城市化水平84%;中心城区人口预测为100万人,金东经济开发区人口预测为24—26万人,金西经济开发区人口预测为9—10万人。

建设用地:2020年市区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15平方公里,金东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为35—45平方公里,金西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5—20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

市区层次(规划范围2044平方公里):重点深化“一中两翼两三角、聚合主轴线”的战略思路,在市区范围内统筹部署空间发展战略与城乡居民点体系,市区城乡一体化交通网络,处理好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确定需要保护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心城区层次(规划范围约280平方公里):基本框架不变,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及相关深化规划的要求,结合市区空间发展战略,适当扩大用地规模,并实施局部布局调整。

市区空间发展战略:“两山一廊,聚合主轴 ”

“两山一廊”:南山、北山为主要生态空间加强保护,中部走廊作为发展主轴妥善安排城乡发展空间与生态空间,形成市区“两山一廊”的总体格局。

“聚合主轴”:以“一中两冀两三角”、“聚合主轴线、强化浙中城市群内核功能”为城乡发展总体思路,加快中部走廊的人口与产业集聚,并妥善安排城乡发展空间与生态空间。突出金义主轴线的地位,中心城区、两个外围开发区同步推进,适度扶持位于主轴上条件较好的城镇作为重点镇。 

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公路:形成“五高十三联”的公路主骨架网络。“五高”为杭金衢,杭金衢高速公路支线,金丽温,甬金,临金高速公路五条。“十三联”以金义主轴线尤其是义乌方向为重点的十三条国省道、城际公路。

铁路:浙赣铁路、杭长客运专线、金温铁路、金甬铁路、金台铁路。

航空:在蒋堂镇区北侧预留机场用地,远期在义乌与金华之间预留浙中机场,规划等级为4D级。

水运:金华江规划为五级双线干航道,义乌江、武义江为六级双线支航道。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心城区远景可采用轻轨,并向外延伸轨道线路,优先考虑东西主轴线上的延伸。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形成“一个核心区七大功能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核心区”:即一环以内的内城区,是全市金融贸易、商业服务、行政文化、娱乐休闲的中心。

“七大功能区”:(1)城南:以湖海塘高级休闲居住为特色的综合区。(2)城北:以浙师大为特色的综合区。(3)城东:以金东新区公共中心为特色的综合区。(4)城西:以十里长湖公园为特色的综合区。(5)城东北:以仙桥交通枢纽,物流仓储中心、区域性市场的产业园区。(6)城西南:以市级工业园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为主的产业园区。(7)城西北:以临江、栅川工业区为主的工业组团。

中心城区道路、广场:道路网主框架采用环状和方格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形成“三纵三横三环”的路网主骨架。

三纵:双龙街、八一街、东市街;

三横:人民路、李渔路、现330国道城区南段;

三环:内环、二环、三环(城市快速路)

轨道交通规划:远景轻轨线路形成李渔路、八一路“十”字型格局。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重视城市自然特征,利用外围生态绿地,形成三大三小六个绿楔,以“一滩、一洲”为中心,以三江六岸公园绿带为骨架,以大型城市公园和大型城郊公园(风景区)为重点,形成生态环境优良,景观特征明显,具有金华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近期达到绿地率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中期绿地率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以上,远期绿地率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