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成38个省级“一村万树”示范村
发布日期:2019-03-08 10:0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省林业局发文公布了2018年度全省首批353个“一村万树”示范村名单,其中,我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东俞村、金东区江东镇焦岩村等38个村庄上榜,在全省11个地级市中,我市创建数排名第四。
“一村万树”
创建成效显著
2018年以来,围绕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结合新植千万株珍贵树和“一村万树”行动,我市国土绿化工作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共完成造林更新28227亩、新植珍贵树265.6万株、平原绿化2.23万亩,完成率分别为116.4%、108.8%、124.5%。同时,我市全面启动实施“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每个乡镇建成至少1个以上的示范村,建成示范村116个以上。
“一村万树”示范村是指在一个行政村范围内,种植以珍贵树、乡土树为主的绿化美化树种10000株左右,形成一村一品、一路一景、一树一业的乡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绿化美化示范。
此外,我市还计划在2018—2020年期间,全市建成1601个以上推进村。推进村是指以“一村万树”为载体,深入推进珍贵树种进万村和“四边”绿化行动,大力开展赠苗造林、四旁植树、补植培育和绿化片林建设,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2018年我市计划建设示范村34个,推进村480个,在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的对口督导、支持下,“一村万树”行动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各地共新植乔木约45万株(其中珍贵树种19.8万株)、村庄人口集聚区新增绿地面积802.23亩、行政村域成片造林和补植培育面积3912.6亩;已通过县级验收、复查的推进村数是498个,新植乔木数量269万株(其中珍贵树种130.8万株)。全市用于“一村万树”示范村建设资金共计1.19亿元,其中财政投资4415万元、社会投资7490万元;用于“一村万树”推进村建设资金共计约2.82亿元。
多措并举
营造绿色发展氛围
植树不仅能美化村庄、提升绿化,还与农村产业发展紧密相关。过去一年,我市各地结合村庄绿化、产业发展、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等工作,将“一村万树”行动推向深入。
在保护好现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我市各地将绿化建设与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有机融合,全面推进村庄及周边区域绿化。如义乌市苏溪镇上娄村原有一片银杏林,每年秋天金色的银杏总会刷屏义乌人的朋友圈,在此基础上,该村投资955万元扩大银杏种植规模,新种植银杏1.06万株,致力打造银杏特色“网红村”。
全市各地重点建设乡村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和休闲公园绿地,推广墙体、屋顶、阳台、坡面等立体绿化模式,挖掘绿化潜力,提升绿化效率。通过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整村土地委托流转等,为农村绿化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腾出空间。义乌市后宅街道岭脚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拆除村内违法建筑,由村集体购置红豆杉、香樟、银杏等珍贵苗木进行统一绿化。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实施美丽乡村精品线两侧及村庄周边绿化,种植红枫56亩1.48万株,月季20亩。
结合森林系列创建、赠送珍贵树种等活动,我市将“一村万树”行动与珍贵树造林基地、彩色森林建设、中央森林抚育等林业项目结合,同时,各地采用各种激励政策,调动乡镇、村的创建积极性。其中,义乌市将国有企业引入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参与10条精品线路、8个结对村的总体规划编制,及道路提档改造、沿线景观绿化建设。义乌市廿三里街道西京村在美丽乡村和精品线建设基础上,自筹资金发展经济林果,种植马家柚70亩6300株。
依托各级森林公园的绿色资源,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领域,我市建立了联动招商机制,引入一批绿色农林业综合产业项目,并充分挖掘村庄特色,鼓励村民以众筹方式发展绿色产业。如,义乌市义亭镇缸窑村与恒风集团结对,推进村庄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引进义乌市安徽商会进行农旅综合体项目开发,该村采用众筹模式入股,现已完成种植黄金蜜梨60亩8800株、蓝莓100亩 200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