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资源 >> 林业

浦江竹编元素亮相成龙环保艺术展示馆

发布日期:2018-05-15 09:52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5月13日,以“龙归故里 心耀东方”为主题的“成龙-大美中国·古民居复建区奠基仪式”在安徽蚌埠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举行。

  这个展览馆中,有一件由报废物品、环保材料等组成的镇馆之宝——一条悬空吊着的“巨龙”。 这条“巨龙”的骨架是废旧的机器零件,龙身是废旧的自行车钢圈,用电焊焊接而成,融入浦江县非遗传人竹编工艺大师叶道荣的竹编工艺,变得更加栩栩如生。

  说起叶道荣与成龙团队结缘,始于去年8月份,文化部在上海同济大学主办的非遗培训班。因为叶道荣出众的手工工艺得到同济大学推荐,最终参与制作巨龙。今年1月份,这些材料运抵浦江,由于体积庞大,重量达300公斤,给叶道荣的编制增加了难度。“自行车钢圈作为龙身,要把钢圈和钢丝都露出来,而且又不能移动,我只能绕着龙身作业,拉着长长的篾条上攀下钻,十分不方便。”叶道荣说。

  由于运输需要,这条“巨龙”被分成三段。完成竹编编制后,叶道荣又赴安徽蚌埠对龙身进行连接固定。18米的长度,全部固定在厅堂里,连接的工作量很大。对此,不得不搭起脚手架,固定好造型后,再用篾条对接头处进行连接;在制作过程中,叶道荣的孙子叶宇明等积极参与协助;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整条18米长的“巨龙”的完成编制,成功将环保和竹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到一起。

  “竹编上手难,讲技术,要花心思。”对竹编工艺,叶道荣有着自己的见解。前不久,在第13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他的《六足提篮》获全国工艺美术金奖。2015年,在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宴请期间摆放在各国领导餐桌上的37座“竹桥”,2016年作为国礼送给外宾的“水滴状拎包”,也是由他一手编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