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资源 >> 林业

义乌植绿爱绿护绿兴绿 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

发布日期:2018-04-17 16:41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4月,义乌市上溪镇高速出口,上佛路绿化提档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施工人员正在抓紧进行乔灌木种植。)

  北起杭金衢高速上溪出口,南至金义东公路,上佛路绿化提档改造工程全长13.10千米,总面积约35.4公顷,绿化面积达26公顷。以水杉为主背景树,结合紫薇、樱花、垂丝海棠等花灌木,突出秋季景色,打造常绿与落叶合理搭配,营造道路特色,旨在提升高速出口景观效果,进一步擦亮义乌对外窗口。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绿化进度已完成35%,上溪段乔木种植已达到80%,义亭段乔木种植将近50%,佛堂段已完成土方施工。

  这只是近年来义乌绿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8年,义乌成功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2015年义乌市顺利拿下“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承载荣誉的背后,是义乌几代绿化工作者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以项目化方式为依托,全力推进城市绿肺、森林通道、森林河道、森林村庄、森林产业等工程建设,是义乌全市绿化的整体思路;将绿化列入“城乡建设大攻坚”,体现的是义乌市委市政府对这项绿色工作的高度重视;每月15日、25日绿化进展报送制度,并对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每一步的情况都及时掌握,反映的是对绿化这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作风。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十年创森,义乌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改善民生、转型发展、优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大事来抓。支撑国家森林城市这张名片的,是全市57348公顷的林地面积,51.40%的森林覆盖率,12.03平方米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形成义务植树惯例机制,掀起植绿护绿浪潮

  3月12日,也是每年的植树节。早春的季节,晨光中的寒意还未完全褪去。在秦塘公园,陈秀仙、葛国庆、斯建民、季金甫等市领导与100余名干部群众一起来到植树点,开展一年一度的义乌植树劳动,以实际行动迎接今年第40个植树节的到来,掀起2018年义乌绿化的新浪潮。

  党政领导的义务植树,已经成为义乌弘扬森林生态文明的惯例。近些年来,义乌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机制,加大增林扩绿的力度,加快绿色崛起。从“植纪念树,造纪念林”,到农村绿地认养,从农户家庭周边植树,到学生绿色实践。今年,义乌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绿化委员会《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管理办法(试行)》,健全《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市民可以通过8类形式对义务植树尽责。义乌人,正在以实际行动为这个城市增添绿色。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从江滨绿廊到阳光大道,从九都竹海水韵景观步道到慢养龙祈骑行绿道,从城市到农村,道路延伸之处,都在展示着这个城市的绿色风景。

  实施全域绿化,让绿化与美化并进

  在义乌,江滨绿廊有着“城市绿肺”之称。1月的江滨绿廊,宾王桥头梅花开的正盛,沿途十里,4000余株的梅花令游人络绎不绝,纷纷徜徉花海之中。3月,义乌江畔的樱花如云似雪,长廊中时常有人停驻,观赏落英缤纷的风景。

  以项目化方式为依托,全力推进城市绿肺、森林通道、森林河道、森林村庄、森林产业等工程建设。近三年来,已累计完成绿化27150亩,义务植树128.3万株,参与人数达106万人次。完成珍贵树种植62.47万株。全市累计建成浙江省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16个;金华市森林村庄40个;义乌市森林村庄248个。

  全面实施森林通道建设,是义乌开展城市绿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工作,先后推进五洲大道、四海大道、阳光大道、佛堂大道、环城北路、环城西路、环城北路、国贸大道等森林通道建设,现形成独特的通道森林景观带。

  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义乌从未停止追逐绿色的脚步。时至今日,义乌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上升至13平方米以上,形成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通道绿化为网络,以小区、村庄绿化为依托,以公园、街头绿景为点缀,突出江滨绿廊、机场路景观带等主干道路防护林为特色,形成林木为主,灌草搭配,生态稳定的城市森林系统。

  加强古树资源保护,留住乡愁文化

  每年深秋,红峰村的千年银杏树下满地金黄,市民总会趁着短短的假期来一睹风采。大陈镇红峰村1100多年的古银杏,也成为红峰村的特殊标志。“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因为古树的存在,提醒着所在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也成为每个义乌人心中永远的乡愁记忆。

  2017年,义乌在全省率先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通过验收。目前,义乌市共有古树名木1247株,其中名木2株,古树群9个,千年以上的古树4株。自古树名木五年保护行动开展以来,义乌市已保护一级古树和陷入濒危状态的古树共65株,2018年计划保护29株。因树制宜,对保护的每株古树量身定制详细的“一树一策”方案。

  与此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2017年7月出台了《浙江省古树名木保护办法》,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这片土地的见证者撑起来一把“保护伞”。

  形成绿色综合产业,为乡村振兴助力

  3月24日,义乌上溪踏青赏花乡村旅游文化节开幕,以“花海”为主题,打造的十里桃花盛景,已经成为上溪镇的另一张名片。绵延5公里的万亩桃林,很多游客在其中穿梭嬉戏。仅清明当天,桃园的赏花人数就已经破万。上溪镇“以花为媒”,对山坞区域乡村文旅综合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使得万亩桃园的绿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2017年,赤岸镇成功创建大寒尖金华市森林公园。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成分发挥旅游产业效益,森林旅游已成为当地发展的新亮点。随着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建设,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当地的羊印村农家乐产业也日渐兴盛,已从最初的4家增至现在的18家,大大盘活了当地的农村资源。

  近些年来,森林旅游已渐成为市民产常态化的生活方式。由于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当地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正从过去单纯获取林产品的传统做法,蜕变成为利用整体森林资源,打造旅游、养生、休憩、保健于一体,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的绿色综合产业。森林旅游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在乡村经济发展工作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部分村民、山民正依托良好的资源基础,开展自主就业,发展个体经营。靠山吃山,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政策帮助下,有了新的意义。

  义乌目前有华溪、望道和德胜岩三家省级森林林公园。2016年以来,新增大寒尖和萧皇岩两座市级森林公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更多游客奔向大自然,走进森林田野,也让这些“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尝到了甜头。“十二五”期间,三家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亿多元。“十三五”初始的2016年和2017年,旅游收入分别达达到3218.87、3721.41万元,实现开门红。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根据“十三五”林业规划,义乌将建设珍贵彩色健康森林9.25万亩,进一步实行平原绿化,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对乡村绿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建管并重,量质同步,推动从单纯的绿化美化向构建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变。

  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义乌,这座国家森林城市,将继续演绎绿色发展的精彩,稠州大地将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