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副局长毛智勇携相关处室负责人做客金华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就地质灾害防治与听众展开交流。
上线人员
毛智勇 副局长
吴志坚 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
金钦帅 地勘环境管理处处长
陈华民 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
节目播出时间:早晨8:00--8:30
节目参与热线电话:82362218
记者:今年以来,大气环流演变比较复杂,气温变化幅度大。在极端天气多发的大环境背景下,今年我市处于11年丰水周期内,汛期可能出现集中强降水,预计今年有2~3个台风影响我市,要全力做好台风、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请毛局给我们听众谈谈,我市主要有哪些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市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和台风等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目前全市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17处,其中滑坡282处,崩塌122处,泥石流182处,塌陷31处,威胁人员16000多人,防治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和紧迫。
这些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农村山区高陡边坡、削坡建房修路等地质环境较差区域,以武义县、磐安县、东阳市、浦江县、兰溪市山区居多,其中武义县115处、东阳市131处、浦江县92处、磐安县78处、义乌市65处、兰溪市53处、婺城区34处、永康市36处、金东区11处、开发区2处。
记者:我市现在已经进入汛期,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答:从6月7日起,我市进入梅汛期,已连续多日持续降雨,目前土体水份已饱和,隐患点在某种因素激发下随时可能演变为灾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针对这种情况,我市国土资源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可概括为“六个加强”:
一是加强监测。梅汛期,针对降雨量增多状况,监测员对地灾点要加密监测,及时发现灾(险)情并立即上报。
二是加强预警。当降雨量达到预警阀值或监测巡查发现异常情况时等通过发送预警短信、电视台广播等新闻媒体播报预警信息、现场报警等方式发送预警信息。
三是加强值守。目前我市已进入梅雨期,防灾形势十分严竣,我市国土系统干部职工严阵以待,市、县局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四是加强指导。专家组成员24小时待命随时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和应急。
五是加强督查。及时组织督查,重点是新发生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快速处置和措施落实工作:有没有按调查报告或措施建议表落实防灾避灾措施,有没有及时开展应急治理,还有工程治理的进度、质量等。原则上当年发生要求当年消除威胁,当年应急排险率至少在85%以上。
六是加强演练。组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同时利用组织专家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时,在实地进行讲解。
听众:如果遇到地质灾害应该怎么办?
答:一是马上逃。发生灾害时要紧急避让,不要立即进入灾区搜寻财物,以免再次发生滑坡、崩塌;
二是立即报。打电话或派人将灾情迅速报告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
三是设禁区。初步确定危险区,拉上警戒线,禁止任何人员进入。迅速组织人员查看滑坡、崩塌是否还有再次发生可能;
四是继续查。查看天气,是否还有暴雨?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关注近期降雨情况或是否还有连续降雨?
五是组织救。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搜寻附近受伤和被困的人员。
听众:我家就住在山脚下,听说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请问平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在平时生活中,要记牢五个字:
一是防。不要随意进行如开挖坡脚、开山采石、在沟谷内大量弃渣、在坡体上大量蓄水等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开挖坡脚、开山采石易引发滑坡,在沟谷内大量弃渣易引发泥石流。
二是看。要注意观测自己家房子或房前屋后山坡,发现裂缝了,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国土资源部门报告。
三是听。在强降雨和台汛期,要注意收看收听地质灾害等级预报,尽量避免经过地质灾害隐患地段。
四是读。要认真阅读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了解预警信号、撤离路线、避难场所等。
五是撤。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要听从指挥,按照撤离路线,主动转移到安全地带或避险场所。在险情未消除前,不要擅自返回。